河婆镇 河婆街道位于揭西县西南部。是揭西县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河婆东界龙潭镇,西接五云镇,南临坪上镇,北连良田乡和五华县。面积91.2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40561人(2008年末),其中非农业人口86014人。辖9个社区、26个行政村。办事处驻环城一路。榕江河、335省道、238省道过境。名胜古迹有三山祖庙、天竺岩、广德庵、河婆古塔等。 广西贺州昭平县樟木林乡,平桂区公会镇,沙田镇以及贺州市境内其他很多地区,东莞樟木头镇蔡氏家族等皆是明清时期由河婆迁出的河婆客家人,明清由河婆迁去广东广西各地的河婆人后代大概约有七八十万左右,至今他们仍保持着完整的河婆客家口音和文化习俗。
历史沿革
河婆旧属揭阳县霖田都。清顺治年间,设千总驻防。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棉湖巡检司移至河婆,河婆成为霖田都的行政中心。民国时属揭阳第五区。 1949年10月属揭阳县河婆区,1950年属河江区,1951年分为横江区和河婆区,称第一区、第二区。1957年,河婆区拆分为河婆乡、龙潭乡、员埔 乡。1958年,河婆、龙潭、坪上、横江、良田分别单独建立人民公社。1965年10月,河婆公社拆出河婆镇,建立河婆镇人民公社,河婆镇为揭西县人民政府驻地。1973年,河婆人民公社并入河婆镇人民公社。1983年,河婆镇人民公社改称为河婆镇,河婆人民公社改为河婆区。1986年,河婆区、河婆镇又合 并为河婆镇。1996年,面积94.15平方千米,人口11.79万人,有华侨及港、澳、台同胞共8万多人,辖有溪东、溪西、客潭、新西、乡新、乡肚、东星、三星、河东、后埔、下滩、岭丰、溪角、湖洋、庙陇、马头、欣塘、南新、新楼、庙角、南和、宫墩、北坑、六一、西坑等26个管理区,建新、东风、河山、新村、大同、军田、河西7个居委会,352个村民小组。
河婆革命旧址和文物古迹甚多,有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蒋中正、廖仲恺、周恩来等率领东征军,先后两次到河婆,大光学校、中华医院、大同医院是他们活动旧址。三山祖庙、天竺岩、广德庵、河婆古塔、过路塘风景区远近闻名,参观游览者与日俱增。
历史渊源
河婆,传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善良的老太婆而得名的。
明朝时,河婆一带虽是荒凉之地。但却又是陆丰、五华、揭阳、普宁等地的交通要道。往来人马每到了这里,往往唇燥口焦,但要找一口水喝都不容易。
一天,来了一位姓何的老太婆,在这里搭起了一座茅屋,砌起一座灶台,先用精选的白米焖好一锅干饭。用茶叶、花生、芝麻、苦棘心等东西倒在陶钵里,用一根“擂茶棍”将它们捣碎。然且,把先炒好的虾米、萝卜干、于菜和米饭倒时陶钵晨,再泡上开水,搅了搅,香透百里。何太婆就在这里卖起了客家擂茶。
过往的行人来到这里,精疲力尽。走进茅屋,喝上一碗清香爽口的擂茶,既充饥又解渴。于是,人们奔走相告:“何婆的擂茶真好喝!”四乡六里的人知道了,有事没事的时候,总是招呼亲朋好友:“走!到何婆那里喝一碗!”
有经济头脑的人一看:呀!这里走动的人挺多,是个做生意的好地方。于是,这个摆上一篮鸡蛋,那个卖上几把青菜。卖东西的人多了,就形成一个墟集。但是,这个墟集一直没有名字,人们想去那里总习惯说:“到何婆那里。”后来,人们便干脆将“何婆”作为该处的名字,但后来不知为什么却把“何”写“河”。
风景名胜
过路塘
过路塘位于揭西县城东南1.5公里处。有始建于清代古色古香的庙宇建筑群,以湖光山色、参天古树及别具一格的建筑群吸引四方游客,水美、山美、树美、庙美,幽美的乡村风景使游客心旷神怡。
天竺岩
天竺岩风景区位于莲花山脉之明山,与对面老虎栋的广德庵遥相呼应。古寺建于隋代,历史远古悠久,传说美丽神奇。天竺岩古寺周围环境清幽,夏秋更是凉风徐徐,四季鸟语花香,山上处处泉水流淌,奇树怪石,苍松翠竹,林海松涛峰峦叠嶂,景色旖旎十分迷人。
三山祖庙
三山祖庙又称霖田祖庙,位于揭西县城河婆街道的庙角村旁,距县城1.5公里。始建于隋、显唐、封宋,至今已有1400年人历史,进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传说历代三山国王多次挺身护国庇民,功高德厚,为民所景仰和拥戴。是我国大陆10000多座、台湾500多座、东南亚180多座三山国王庙的鼻祖,海峡两岸旅游文化交流的平台。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色彩传奇,是潮汕地区历史最悠久、威灵最显赫、香火最盛旺,传播最广远的庙宇。
广德洞天
广德庵它始建于明代,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重修。建筑为土木结构琉璃瓦盖顶,分上下两进式,两侧各有禅房,庵内殿堂供奉着观音、普贤、文殊三位菩萨,十八罗汉列排两侧。重修后的广德庵掩映在一片参天古树之中,周围巨石突兀,千奇百态,各显其姿,其中一线天最为神奇,凭栏远眺,只见群山环绕,榕水如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