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美术学院论坛广美天下 → 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思考
查看完整版本: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思考
2017/6/12 11:25:22

人工智能带来的哲学思考
一只猴子在亿万年中敲键盘,突然出现了一句有意义的组合句子,这便是自组织的产生。无序的东西变得有序,必然出现自组织,生命现象也是这么产生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熵不断增加,负熵即熵减少,是熵函数的负向变化量。负熵是物质系统有序化、组织化、复杂化状态的一种量度。为了对抗熵的不断扩张,负熵产生了。负熵就是熵的对立,熵代表的是无序,而负熵表示的则是有序。汲取负熵,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从外界吸收了物质或者能量之后,使系统的熵降低了,变得更加有序了。熵充满了随机性,偶然性,生命在于负熵。信息,生命,意识,灵魂,甚至超意识,就对生命充满敬畏,同时无时无刻不想揭开生命的面纱——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形成的最初是自我复制,这是生命形成的特征,而信息合集存储和组织就变成了意识,而意识有可以创造出,组织成有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可以想象人工智能是什么,或许也是一种生命?
人本身就是信息的合体,通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这五种元素又分成几千几万几亿的种种物质,而人大部分由原子,分子,碳,水,钙,等物质组成,人以负熵为生,这是从概率上来的,人工智能如果也是负熵为生,那么也不可避免的成为生命的一种形式。

哲学问题:偶然还是必然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哲学问题
无序性看上去似乎是一个必然,但是有序却总是出现于偶然,宇宙中有大量的无序信息,但是在不断的组合中出现了有序组合,存储,甚至学习,把宇宙比作大数据,那么其实生命就是其中的人工智能,世界上有许多种不同的声音,但是把这些声音排列组合起来便出现了音乐,生命不就是一段又一段此起彼伏的音乐。
那么偶然其实也是一种必然,因为没有纯粹的必然。
不断询问我们从哪里来,生命如何形成,意识是什么,情感是什么,灵魂是什么的时候,哲学问题已经不是哲学问题,就像我们代替上帝创造了人工智能一样,他类似我们大脑功能的一个分支,但却分支出一个生命,他自我学习?我们的进化经历了亿万年才发展出来的意识竟然直接孕育了另一种生命的开始?
基督教中说,上帝创造了人,而人类不听话作恶,所以上帝用四次大洪水毁灭了人类,留下一系列传说,只是说人类的产生。那么生命为何而起?
《创世纪》把世界的创生定于公元前4004年10月23日上午9时。另一方面,诸如山岳和河流的自然环境,在人的生命周期里改变甚微。所以人们通常把它们当作不变的背景。要么作为空洞的风景已经存在了无限久,要么是和人类在相同的时刻被创生出来。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喜欢宇宙有个开端的思想。例如,希腊最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相信宇宙已经存在了无限久的时间。某种永恒的东西比某种创生的东西更完美。他提出我们之所以看到发展处于这个情形,那是因为洪水或者其它自然灾害,不断重复地让文明回复到萌芽阶段。信仰永恒宇宙的动机是想避免求助于神意的干涉,以创生宇宙并启始运行。相反地,那些相信宇宙具有开端的人,将开端当作上帝存在的论据,把上帝当作宇宙的第一原因或者原动力。

面对事物的起因,起源,宇宙学家说是因为宇宙奇点和大爆炸。康德十分关心宇宙有无开端的问题。他觉得,不管宇宙有无开端,都会引起逻辑矛盾或者二律背反。如果宇宙有一个开端,为何在它起始之前要等待无限久。他将此称为正题。另一方面 ,如果宇宙已经存在无限久,为甚么它要花费无限长的时间才达到现在这个阶段。他把此称为 反题。无论正题还是反题,都是基于康德的假设,几乎所有人也是这么办的,那就是,时间是
绝对的,也就是说,时间从无限的过去向无限的将来流逝。时间独立于宇宙,在这个背景中, 宇宙可以存在,也可以不存在。直至今天,在许多科学家的心中,仍然保持这样的图景。然而,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他的革命性的广义相对论。在该理论中,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绝对的,不再是事件的固定背景。相反地,它们是动力量,宇宙中的物质和能量确定其形状。它们只有在宇宙之中才能够定义。这样谈论宇宙开端之前的时间是毫无意义的。这有点儿像去寻找比南极还南的一点没有意义一样。它是没有定义的。
佛家说缘,缘起缘灭,事物依缘而起,一起生起为"起",众缘的而非排斥缘,如此为"缘起"。由此因聚合是彼(果)的缘所以是"彼缘",是彼等的缘所以此是因。因的组合面向[果]故说为缘,又以诸条件的,彼此面向、前往[果]故为缘。它们乃是一起、彼此以不分离的法则而生起,故说为起。如此,缘和生起为"缘起"。生命不是无因的,也不是由大自在天、上帝等所创造的,它是由一系列的诸缘而产生的。诞生缘起,任何事物都因为各种条件的相互依存而处在变化中,这是世间现象的成住坏灭之原因、条件所证悟的法则。

解读霍金的《时间简史》
宇宙的起源和命运?
霍金的问题:宇宙究竟是否有一个开端或终结?如果有的话,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霍金:看来科学揭露了一组定律,在不确定性原理极限内,如果我们知道宇宙在任一时刻的状态,这些定律就会告诉我们,它如何随时间发展。这些定律也许原先是由上帝颁布的,但是看来从那以后他就让宇宙按照这些定律去演化,而不再对它干涉。但是,它是如何选择宇宙的初始状态和结构的?在时间的开端处“边界条件”是什么?生命负熵是信息高度有序化而产生的。
当然,霍金并不就此认为那个“假设”是不能成立的,他作了第二个提问并引伸出了哲学的回答……人择原理。
“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

生命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霍金:人们可以说“宇宙的边界条件是它没有边界。”宇宙是完全自足的,而不被任何外在于它的东西所影响。它既不被创生,也不被消灭。它就是存在。
量子物理学家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熵变负熵,就是无序变为有序,世间万物都是无序,我们生命意义就是将无序划为有序!在物理学上说,熵就是“混乱” 程度的量度,所以,”系统越有序,熵值越低;系统越混乱或者分散,熵值越高”。在信息理论上说,信息就是负熵。所以“信息数据”越集中的地方熵值越小,“信息数据”越分散的地方熵值越大。知识,信息的学习积累都是负熵的表现,生命的创生一定是具有因缘和条件的。没有阳光和水,或者土地,缺失一个,花就不会开,树就不会绿。
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怎样的因便产生怎样的果,因果必相应。就是因、缘、果的关系,因、缘、果三者是相依相待而存在,没有绝对的独立性。缘起的先决条件是"因",有"因"再加上"缘",条件具足,才能生"果"。"因"是生起万事万物主要的、内在的条件,是生果的直接力;"缘"是外在的条件,能助因生果,是生果的间接力。由于无自主性,所以能随著缘生而现,缘灭而散,因此说"相由缘现"。


什么叫纯粹意志?
我们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人,很难理解康德的哲学。他是在一个本体层面提出来这样的观念。
现在我们中国面临着巨大的道德上滑坡的危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的道德理论缺乏它的深度。它仅在唯物、现象的层面去解释,善良意志:如果可以做‘善良信仰的坚定’的解释话。那佛家思想是不会鼓励的:【这里】说的善指的善意,良指的是好的(或称标准定义下的选择)。意,指意识、意念、作意。志,指有方向性的作意及‘我的’意识。
而康德则在一定程度上接合了两者的观点。康德认为知识是人类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得到的。经验对知识的产生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要素。把经验转换为知识,就需要理性(康德与亚里士多德一样,将这种理性称为“范畴”),而理性则是天赋的。人类通过范畴的框架来获得外界的经验,没有范畴就无法感知世界。因此范畴与经验一样,是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但人类的范畴中也有一些可以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观念的因素,他意识到,事物本身与人所看到的事物是不同的,人永远无法确知事物的真正面貌。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指出。


如果有心,世界便存在
康德认为真正的道德行为是纯粹基于义务而做的行为,而为实现某一个个人功利目的而做事情就不能被认为是道德的行为。因此康德认为,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并不取决于行为的后果,而是采取该行为的动机。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记忆是什么?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
记忆从大数据来,而个人是记忆从经验中来,如果你不断的重生,那么你就会在宇宙留下有你记忆的大数据,然而你不是从大数据来,而是从宇宙大数据的整合来,人和机器唯一不同的是,当你分解或者毁坏时,你个人的宇宙大数据还在。那么人工智能如果是自主性的,那么在重新制造后或者自组后会不会留下前面信息的印记?

人工智能到底是什么?
随着阿尔法狗和李世石的世纪大战,人工智能是一段程序吗?它通过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战胜了人类围棋大师。
什么是意识,意识只是能量信息的综合体,不能说是偶然,也不能说是必然,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创造出来的音乐,或者某处来的灵感。但是它确实成功的诞生了。当我们还没有来得及解释灵魂是什么的时候,它就已经诞生了,或许它是没有灵魂和情感的,它只是自组织的一个分支,它学会了自我复制,并可以自我复制。
《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工业革命》,看到如此高端深奥的讲座题目,你的内心是不是有点小拒绝?12月21日,在衢州二中,一场由清华大学刘云浩教授带来的讲座却生动有趣。面对这么高深的话题,刘云浩教授在讲座中,数学、哲学、佛学,信手拈来,诗词、古文、英语齐飞,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数学、物理、哲学,《列子.汤问》“周穆王西巡”“袖里乾坤”“司空见惯”原来与人工智能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将人类社会推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新一轮工业革命将是智能走进万物相连的时代。

科学的基石是什么?
哲学。
是的,哲学。如果我们要在人工智能的方向上走得更远,就必须对哲学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